关键词: 全国招教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中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形成了由低到高不同层级排列的需要系统。人类的各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
需要层次理论中层次的关系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按照需要程度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像阶梯一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当人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1)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以及审美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所谓“匮乏性需要”,即低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会使满足这些需要的动机增强,如越是渴,找水的愿望越强,但缺失性需要满足后,需要程度降低。
所谓“成长性需要”,即高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因此这种需要的满足可以稍作延迟。但是,高级需要也不是与人的健康毫无关系,满足这种需要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充沛。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更复杂。满足高级需要,需要较好的外部条件。
(3)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4)这些需要都是推动人进行各种行为的力量,但它们对行为推动的强度不同。层次越低,强度越大,对人的影响越大。对于个人,哪种需要的强度最大,取决于个人发展水平及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有些人为了爱可牺牲一切,有些人终生追求名誉、地位,有些人为了取得社会成就,不在乎眼前的名誉。
(5)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个层次的需要是彼此重叠、相互交织的,高层次需要的出现并不是低层次需要的完全满足,只需基本满足。高层次需要出现以后,低层次需要也并不消灭,而是仍然存在,但对人的影响力降低。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