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6
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一般5~7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睡眠()
A.11小时B.13小时
C.15小时D.17小时
2.小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大,一般( )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
A.1岁B.3岁
C.5岁D.7岁
3.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只能自己单独玩,是因为()
A.游戏水平差B.注意分配能力差
C.喜欢自己一个人玩D.与教师的教育有关
4.“视觉悬崖”用于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
C.时间知觉D.观察力
5.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6.幼儿时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 )
A.口头言语B.书面言语
C.阅读训练D.识字教学
7.耗氧量大的是( )
A.肺B.心脏
C.大脑D.肝
8.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
A.个性形成的重要标志B.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
C.同一感发展的重要标志D.自我感觉发展的重要标志
9.强调早期经验对幼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A.行为主义B.成熟主义
C.精神分析学派D.认知发展学派
10.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A.规律性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D.社会性
二、论述
试述游戏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价值。
【参考答案】
1.A【解析】由于幼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很脆弱——易疲劳,加之易兴奋,抑制过程发育不完善,所以注意力很难持久,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一般5~7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睡眠11小时左右。
2.C【解析】学前儿童的眼球前后轴较短,呈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
3.B【解析】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注意分配的能力逐渐提高。年龄越小,幼儿注意分配的能力越差。例如,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顾及不到别人,所以只能自己单独玩,4岁幼儿则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们联合做游戏;5~6岁幼儿就能参加较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并能和其他小朋友协调一致。
4.A【解析】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为了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崖”实验。“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这种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方格图案。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
5.B【解析】3~6、7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谓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6.A【解析】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言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课、讲座、报告、演讲、辩论等等。幼儿期主要发展的是口头言语。
7.C【解析】大脑是全身耗氧量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8.B【解析】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与“我”、“物”与“我”的比较,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9.C【解析】略。
10.C【解析】幼儿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二、论述
(1)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幼儿的一种非社会行为,有效地控制这种行为是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基础,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克制这种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2)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群行为。有些幼儿比较孤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爱与别人交往,喜欢一个人活动,显得不合群,游戏能为幼儿提供与别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幼儿感到“大家一起玩”真开心,用集体的欢乐来温暖孤独的心,使之变得合群起来,为将来成功地走向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游戏扩大了幼儿的社交范围,增加了幼儿的社交频率,使幼儿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和艺术,社交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4)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的一员,要受到集体规则的制约,按照集体的意志去行动,否则,他就会被这个集体所淘汰。
(5)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克服困难,坚持把事情做到底,毅力、耐心、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