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岗教师 2017
押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在西方,“课程”一词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有价值》一文中。2.C【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3.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可以说,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4.C【解析】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5.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机智的内涵。6.B【解析】“三教”是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7.A【解析】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也是班集体前进的动力。8.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系统脱敏疗法的实例。9.C【解析】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10.A【解析】德育的基础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11.D【解析】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2.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现代师生关系是合作关系。13.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4.D【解析】“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明情绪具有调节身体健康的功能。15.D【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16.C【解析】多愁善感是气质特征,不是能力特征。17.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18.B【解析】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19.C【解析】C项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2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爬山法的概念。二、多项选择题1.BCD【解析】传统教育的“旧三中心论”是指“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2.ABE【解析】文字类板书包括纲要式、语词式、表格式、线索式和演算式;图画板书可分为示意图板书和简笔画板书两种类型。3.ABC【解析】略。4.ABD【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5.ABD【解析】略。三、填空题1.教育方针2.加里培林3.动力4.直观动作思维5.课内和课外相结合6.李吉林7.集体8.群众性活动9.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10.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2.皮亚杰把儿童品德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自我中心阶段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2)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6~8岁),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4)公正阶段(10~12岁),这一阶段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
3.(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5.(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分量适宜、难易适度;(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1)马斯洛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富有影响力的需要理论。早期,他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即需要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里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2.(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2)解决策略: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即: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人们把狼又请进丛林中,鹿们就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就不会安逸少动。安逸的环境不利于鹿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样的,安逸舒服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根据目前青少年的教育现状,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